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4-10-16
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已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林业被赋予了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针对这种形势,我就尉氏林业现状、问题及建议做如下阐述: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县之一,现有林业用地26.67万亩,有林地面积24.5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18.5万亩,滩涂林6万亩;农田林网128万亩,林网、间作控制率98.3%,路、河、沟、渠绿化率98.5%,森林覆盖率24.6%;树木总株数41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65万立方米。201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23.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9%。目前,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已达75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2万多人,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0多万立方米,已发展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中心,木材市场功能已经辐射开封、通许、扶沟、长葛、中牟等县市;产品涉及木制家具、刨花板、多层板等十多个品种,产品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一,思想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全县大多数乡镇、部门都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也有一些部门和同志产生畏难情绪,在工作中等待观望,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工作推进不快。
二是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农村,农村经济还较落后,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三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政府行为和农民合法利益的矛盾如何协调,生态建设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体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如何分配,一直制约着全县林业事业的发展。
四是宣传工作薄弱,创建氛围不够。生态县建设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状况,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多数镇乡对生态建设理念缺乏认识,对生态县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概念理解含混不清,掌握不全面。个别镇乡虽然在年度工作安排中提及生态建设工作,但是缺乏工作措施,生态乡镇建设的工作侧重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而忽视了林业生态建设。广大群众林业生态意识淡薄,对生态县建设工作不了解,知晓率不高。
三、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落实责任。建设"生态尉氏"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行为,纳入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一是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建设"生态尉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其在全社会的影响,以调动全社会对林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生态发展战略必须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活动不仅为提供生产木材和林产品,而且要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为全社会谋福利的目的。只有全社会、全民、全方位投入到建设"生态尉氏"中来,此项工作才会取得成功。
(二)、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机制和补偿制度。生态建设的经营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很难直接获取经济利益。但这些森林权属大多属于农民,由农民分散经营,为保证生态公益林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林权所有者进行补偿或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建设生态,应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除国家投入外,还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三)、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一是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基本方针,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育林积极性;二是鼓励林业企业和用木材做原料的企业建设原料林,促进贸工林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理顺木材及各类林产品的收益关系,规范流通领域和税费管理,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林业企业和林农的负担,充分保证经营商品林有较多的利益。
(四)、坚持科技兴林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林业、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及林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行科技人员项目承包,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发展水平。
(五)、建议对河流、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腹部走廊、主要干道绿化建设一次性划拨用地红线。
(六)、建议引导农民"借绿发展"、"借绿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林地范围内的旧村改造或新村建设,都必须按绿色生态社区(或生态村)的要求进行,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目标。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富民强省的重要力量。尉氏县林业人将一如既往忠诚党的生态事业,忠实尽职履责,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成果,让尉氏县的天越来越蓝,地越来越绿,水越来越净,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舒适。